雷达站点分析提供了分析遮蔽角、功效域、可视域三个功能,可为雷达基站选址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数据准备
提前配置好地图,雷达站点分析结果可直接展示结果图,在使用该功能前,可先下载雷达示范数据Radar.rar,也可使用或导入用户数据进行分析。
Radar示范数据说明:
- Jingjin数据源 :数据源中包含了雷达基站点数据和地形数据,雷达基站点数据集,包含雷达架高、功效范围、俯仰角、校对常数、角度间隔等属性信息;地形数据为包含雷达功效范围在内的栅格数据(如DSM、DEM)。用户也可导入或打开自己的雷达基站和地形数据, 注意 :雷达基站数据与地形数据的坐标系需保持一致。
- 专题图数据源 :包含了地图中需要的数据,分析结果会自动保存到“专题图”数据源中。
- 地图 :提供了预定义好的结果地图,便于分析结果图的浏览与打印。
共有参数设置
- 雷达数据 :设置雷达基站点数据集后,单击“雷达”组合框下拉按钮,选择雷达点数据中的一个基点进行分析。
- 地形数据 :选择包含雷达功效范围在内的栅格数据。
-
雷达属性
- X/Y :显示所选雷达站点的坐标,也可调整坐标后再进行分析。
- 海拔 :根据雷达站点坐标,从指定的地形数据中自动获取站点的海拔。
- 雷达架高 :显示和设置雷达天线离地面的高度,默认值为雷达基站属性表RackHigh字段值。
- 功效半径 :显示和设置该基站雷达的功效半径,功效半径是指雷达能探测到目标物的最大作用距离。默认值为雷达基站属性表EfficacyScope字段值。
- 俯仰角 :显示和设置雷达天线中心位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默认值为雷达基站属性表PitchAngle字段值。
- 校对常数 :用于校正雷达遮蔽角的结果,若计算出来的雷达架高为β,校对常数为n度,则输出的遮蔽角结果为β+n度。 注意: 校对常数只对“雷达遮蔽角”功能生效。
- 角度间隔 :结果输出时方位角的采样间隔,若设置为5,则表示每间隔5度进行结果采样,即0°、5°、10°、15°……355°方向上分别进行结果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