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Map iServer 的集群的强伸缩性特征,为构建各种结构的集群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集群应用模式。
面向公众电子地图服务的集群应用
面向公众的电子地图服务的特点是用户访问量大,地图数据量大,要具有不间断的运营服务能力。用户访问量大和地图数据量大对 GIS 应用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提升 GIS 应用计算效率,将若干具有相同服务能力的 GIS 应用进行集群,以整合这些 GIS 应用的计算能力为客户端提供高响应能力的服务。如果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多个区域的地图信息服务,例如提供全国各个城市的电子地图服务,可以将每个区域(即一个城市地图)配置为一个集群服务,再将每个城市的地理信息集群服务注册到上一级全国电子地图集群服务中,通过层次集群发布全国各城市的电子地图服务系统。在提升系统可用性方面,通过设计 GIS 应用和集群服务的备份来解决 GIS 应用或者集群服务由于维护、故障引起的单点失效问题。
图 12 面向公众电子地图服务的集群应用
跨平台、跨部门的地理信息集群应用
集群系统的优点之一就是不受 GIS 应用和集群服务所在的软硬件平台所限,无论集群服务和 GIS 应用部署在 Windows、Linux 或其他任何操作平台,部署在任何类型的硬件服务器上,都可以将他们根据系统需要进行集群系统的组织。同样,集群系统可以将不同部门提供的具有专属数据服务能力的 GIS 服务或者集群服务进行集群发布,提高系统的地理数据服务能力。如统计局可以将不同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 GIS 服务,如人口普查 GIS 服务、经济统计 GIS 服务等,通过集群进行组织发布社会统计 GIS 系统。
图 13 跨平台、跨部门的地理信息集群应用
跨区域的层次化地理信息集群应用
在信息一体化的时代,企事业单位都希望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花费最小的代价实现业务的扩展与变更。SuperMap iServer 的层次集群技术在服务器资源整合方面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层次集群系统中任意级别的集群服务或 GIS 应用都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区域,通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跨区域的集群应用可以整合不同区域的子集群服务提供的 GIS 服务能力,子集群服务的空间数据的维护由每个区域独立负责,根集群服务担负着系统整体负载均衡的责任。当某区域的 GIS 数据变更或者 GIS 服务能力扩展,根集群服务会监测并更新负载均衡信息,以便为客户端提供准确的、实时的 GIS 服务。
图 14 跨区域的层次地理信息集群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