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定义

地理信息服务聚合遵循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对不同来源的标准化地理信息服务进行整合,包括解析、集成基于标准的空间数据,重用和重组地理信息服务提供者的 GIS 功能,最终产生新的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的主体是服务,聚合的结果是新的服务。标准化的规范为地理信息提供了数据共享的条件,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为空间数据共享、基于服务的 GIS 功能共享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要素

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主要包括三要素,被聚合的地理信息服务(提供者)、聚合器、聚合后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结果)。将不同来源的服务进行聚合再生成新的服务对外发布,需要服务提供者提供遵循标准地理信息规范或者公开服务标准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器遵循标准规范读取提供者的地理信息,基于通用的服务集成(编排)标准,如 BPEL、BPM 等整合地理信息,构建基于业务需求的新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器不仅需要能够读取不同服务标准的空间信息,还需要能够将集成后的空间信息基于标准规范生成新的地理信息服务,保证聚合后的服务能够被无缝集成到标准面向服务的技术框架中,方便业务的扩展与集成。

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 Mashup、Overlay、BPEL、ESB 的关系

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解决的是“如何重用 GIS 数据,如何重用 GIS 功能”,它的目标是便于企业级 GIS 应用实现业务敏捷,使业务信息流通通畅、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最终的结果仍旧是服务,聚合后生成的新服务仍然可以作为日后业务变更重组的提供者,为企业级 GIS 应用的业务敏捷提供了无限扩展的可能。

近几年,针对业务敏捷的问题,各大软件供应商陆续推出各自的技术,如 Mashup、Overlay、BPEL、ESB 等,这些技术都有各自应用的切入点、适用方向和技术细节,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技术并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它是根据 GIS 特点,在标准规范基础上对各种服务的融合再发布。

Mashup 是近几年网络上新出现的一种网络现象,将两种以上使用公共或者私有数据库的 web 应用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合应用。Mashup 是一种应用集成,集成的对象不一定是“服务”,也不一定要遵循标准规范,只需要通过 web 应用公开的 API 进行编程集成即可,因此 Mashup 是服务聚合的早期雏形,是聚合应用的初级体现和形态,这种聚合形态的弊端就是可能重新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Overlay(图层叠加)是在原有地图图片的基础上叠加一个新的图层图片,是对 GIS map 的一种 Mashup。

BPEL 意为业务过程执行语言,是一种基于 XML 的,用来描写业务过程的编程语言,被描写的业务过程的每个单一步骤则由 Web 服务来实现。2002年 IBM、BEA 和微软一起开发和引入了作为描写协调 Web 服务的语言。这个描写的本身也由 Web 服务提供,并可以当作 Web 服务来使用。通过 BPEL 可以描写一个参加 Web 服务过程的 Web 服务的接口,比如信息需要按照怎样的顺序被输入。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的主体就是服务,因此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可以被整合到 BPEL 中,同时也可以利用 BPEL 的业务过程描述实现具有业务流程顺序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

ESB(企业服务总线)是一条企业架构的总线。它用来解决服务之间的交互(通过消息交互等来实现),负责管理服务目录,解析服务请求者的请求方法、消息格式,并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寻址,转发服务请求。它是服务的请求者和服务的提供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件,能够对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对不同格式的服务进行集成。ESB 只是进行服务连接,不参与服务的业务逻辑,以及服务连接(被 BUS)之后的再服务。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与 ESB 的关系与 BPEL 相似,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可以整合到 ESB 中,也可以使用 ESB 来实现地理信息服务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