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数据集
使用说明
SuperMap 中新建数据集功能可创建点、线、面、文本、CAD、模型、属性表、三维点、三维线、三维面、LAS、栅格、影像、镶嵌、视频共15种类型的数据集。
功能入口
- 开始选项卡->新建数据集组。
- 工作空间中某个数据源的右键菜单->新建数据集->数据集类型项。

- 新建数据集组中的gallery控件只有在当前打开的工作空间中有打开的数据源时才可用。
- 根据选择新建的数据集类型,在新建数据集对话框中的新建数据集列表会优先显示选中的创建类型。新建数据集对话框可一次性新建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数据集。
操作步骤
以创建面数据集为例,操作步骤如下:
- 单击开始->新建数据集组 ,选择面,弹出新建数据集对话框。
- 在对话框的列表中设置新建的数据集名称、目标数据源、创建类型等信息。
- 目标数据源:用来设置新建的数据集所在的目标数据源。其下拉按钮菜单中列出了当前打开的工作空间中所有打开的数据源的别名,您通过选择其中的一个数据源来指定新建的数据集所在的目标数据源。
- 创建类型:默认为您最初单击的功能控件对应的数据集类型,这里为面类型。您可通过其下拉按钮,重新选择目标数据集的类型。
- 数据集名称:用来设置新建的数据集名称, 可双击该单元格重新命名,合法的数据集命名规则可参见数据集命名规则。
- 添加到地图:默认不添加,可通过下拉按钮选择不添加、新地图、当前地图(当前工作空间有打开的地图窗口时显示)任一项。若选择新地图,则创建数据集后将数据集添加至新的地图窗口中;若选择当前地图,则创建数据集后将数据集添加至当前打开的地图窗口中。
- 设置好列表中的相关参数之后,可在对话框右侧选择数据集是否使用模板进行创建,具体参数说明如下:
- 不使用模板:需要设置数据集的编码类型、字符集和坐标系。
- 使用模板:指定模板数据集后即可根据模板创建数据集,创建的数据集属性表结构及大部分属性都与模板数据集一致,例如投影信息、字符集、值域等。
提示:
新创建的数据集范围为0,空间索引为无空间索引,对象个数为零。
- 存储方式:若选择存储数据集的数据源为PostGIS数据库型数据源,可以选择SuperMap和WKB两种数据存储方式。其中WKB是一种用于表示空间数据(如点、线、面等几何对象)的二进制格式,SuperMap为SuperMap 自定义的存储格式。
- SmID字段类型:若选择存储数据集的数据源为PostGIS数据库型数据源,可以选择32位整型和64位整型两种字段类型。
- 坐标包括M值:在创建矢量数据集(二维点、线、面数据集及三维点、线、面数据集)时,勾选“坐标包含M值”选项,可为几何对象添加独立的M值属性,支持存储如里程、时间、压力等非空间测量数据。默认不勾选。
- 当前仅支持PostGIS数据库。
- M值(Measurement Value,测量值)是几何对象(如点、线、面)的附加坐标维度,用于存储与几何形状相关的附加测量信息。它通常与 X(经度)、Y(纬度)、Z(高程) 并列,但独立于空间坐标,专门用于表示某种线性参考系统(LRS)或动态测量数据。
- M值 与X/Y/Z的区别
- X/Y:表示地理空间位置(如经纬度或投影坐标)。
- Z:表示高程或垂直维度。
- M:表示与几何形状相关的动态测量值(如时间、里程、温度等),与位置无关。
- M值典型应用场景:
-
线性参考系统(LRS)
-
道路管理:存储公路里程桩数据(如M=0, 100, 200),用于事故定位、设施管理。
-
铁路/航道:记录沿线站点或航标的里程标记。
-
-
动态属性绑定
-
管线监测:在管道线顶点中嵌入压力、流量值(M=压力值),支持分段分析。
-
移动轨迹:为轨迹点附加时间戳(M=时间),实现时空路径分析。
-
-
工程与地理分析
-
动态分段:将属性数据映射到线要素的M值区间(如统计某河流M=100-200区间的污染物浓度)。
-
动态标注:根据M值显示位置标签(如“距起点150米处”)。
-
-
- 完成新建数据集的各项设置后,单击新建数据集对话框底部的确定按钮,即可完成新建数据集的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