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深度区

使用说明

生成深度区是海图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它将水域划分为不同深度的区域,提供水深的直观分布,以便导航员和研究人员快速识别不同深度的水域。等深区的生成基于已有的等深线数据,形成面状数据。

操作步骤

  1. 导入用于生成等深区的等深线数据集。
  2. 海图选项卡 -> 海图数据处理 -> 生成深度区按钮,弹出生成深度区对话框。
  3. 进行参数设置:
    • 源数据:将等深线数据设置为源数据集,并设置必填项属性字段为存储水深的字段,如VALDCO。
    • 关联水深点:为避免生成的深度区中,仅由一条等深线围成的深度区面对象出现最大深度值(DRVAL2)和最小深度值(DRVAL1)相等的情况(将导致 S-58 数据检查时报错(ID:1779)),您可以设置用于生成等深线的关联水深点数据。添加后,系统将会利用这些测深点的信息,结合邻近深度区的数据来判断该区域到底是“深坑”还是“峰顶”。

      根据判断结果,系统会自动提取这个区域内的最大或最小深度值:

      • 如果形成的是“深坑”(区域内部越深的地方值越大):
        最小深度值(DRVAL1)直接采用等深线上的深度值;
        最大深度值(DRVAL2)采用等深线内最深的测深点的深度。如果找不到这个测深点,则设置为 UNKNOWN。
      • 如果形成的是“峰顶”(区域内部越高的地方值越小):
        最大深度值(DRVAL2)直接采用等深线上的深度值;
        最小深度值(DRVAL1)则采用等深线内最浅的测深点的深度。如果找不到这个测深点,则设置为 UNKNOWN。
    • 水域范围:置水域范围来限制需要生成深度区的区域,支持通过过滤表达式进行更复杂的控制。
    • 结果数据:设置结果数据集名称和保存的数据源。
  4. 点击运行按钮即可完成由等深线数据生成深度区。例:

  5. 在此基础上,确认生成的深度区没有问题后,可通过物标追加功能,将其追加到海图分组中。注意,生成的深度面将自动把最大深度值存储在 DRVAL2 字段、最小深度值存储在 DRVAL1 字段中。进行物标追加时,需要对字段进行匹配设置。

相关主题

数据导入

生成等深线

生成等深线